Search

“医与患的迷思——《病患悖论》新书发布暨座谈会” - 中国经济网

scienceunblogue.blogspot.com

  9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联合主办的“医与患的迷思——《病患悖论》新书发布暨座谈会”在北京大学静园一院顺利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创系主任韩启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魏长宝,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柯杨,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副主任张大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北京大学重症医学系系主任安友仲,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王一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大众分社总编辑侯苗苗等出席活动。本书译者、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博士研究生潘驿炜作报告。

  

  会上,张大庆介绍了本书译者情况和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的学科建设、学术科研开展情况。本书译者潘驿炜是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博士生,专业方向为科学技术史,现正处于博士三年级、论文写作阶段。该同学在学业之余,喜爱科普作品的翻译工作,已译有《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病患悖论》《病床边的陌生人》三部作品。

  201811月,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成立,韩启德院士为创系主任。北大科技医史系的成立集合了北京大学科学史、医学史等专业研究方向,顺应了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潮流。韩启德院士一直专注于科学文化建设,而科学文化的基础之一是科学史,北京大学成立科技医史系的宗旨就是进一步推动北大的科学史研究和学科建设。同时成立的中国科协北京大学(联合)科学文化研究院是国内首个以科学文化研究为核心定位和首要发展目标的科研机构,旨在广泛联络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各领域学者,服务于当代社会文化建设。“一系一院”相辅相成,科技医史系的主要任务是教学与研究,为本科生开设科学史类的通识课程,培养科技史博硕士研究生,开展科技史学术研究等基础性工作;科学文化研究院主要承担科学文化传播、科学政策咨询等工作。虽然“一系一院”成立不久,但包括“科学·文明”系列学术讲座、科学文化系列论坛、北大理科史系列研究在内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工作现已有序开展。

  侯苗苗介绍了《病患悖论》新书出版发行情况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鼓楼新悦”品牌、人文科普书系情况。她表示,《病患悖论》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全新策划的“医学人文”系列丛书第一册,该书的翻译和出版得到了译者及多位老师的大力支持,获得广泛好评。丛书所属的“鼓楼新悦”品牌坚持“学术内核”与“大众化表达”并重,是国内最早提出“人文科普”理念的出版机构之一,体现了对当下社会话题的观察和出版人的责任,期望将科学精神和专业主义带给社会大众,并让科普作品具有人文的、历史的和面向未来的温度。

  报告环节,潘驿炜向在场嘉宾汇报了本书的主旨大意和翻译情况。报告介绍,《病患悖论》一书源自作者玛格丽特·麦卡特尼在英国从事全科医师工作的经验观察,她认为健康供给对“人”的关注不足、对的聚焦太多将造成医疗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倒置。健康人群在宣传攻势下,盲目地接受不必要的诊疗或服药,承受社会压力和副作用的困扰;而迫切需要支持与扶助的患者或弱势群体,却受到知识背景、认识水平、行动能力、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难以有效获得必要的帮扶——这样就形成了“病患悖论”。作者认为,健康产品广告、市场赞助、行政手段甚至公益宣传等在一定程度上夸大、美化了现代医学的能量,过度拉高了公众的预期,这对于医生执业、医患关系都有着不利的影响。潘驿炜表示,期望借翻译本书向读者传递“过犹不及”的道理:健康是每个人的追求,但实现它靠的不是更多的医药。这一方面要求个人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要求社会经济状况和各种资源的可及性更加公正平等。

  参会嘉宾对著作观点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回答了现场媒体的提问。王一方指出,现代医学存在着“过度”“过盛”“过载”——诊疗过度,需求过盛,医学承载的期待过载。本书突出了现代医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时间节点,现代医学的时代是医学有史以来最好的时代,但是也是产生迷思最多的时代。《病患悖论》一书渗透着三个叙事逻辑:医学存在系统谬误;这种谬误形成了循环加速机制,放大了迷思;医学需要回归原点。医学的“新常态”应是带着问题不断反思。

  柯杨表示,医学的利益相关方有很多,因此医学问题是社会化的问题,需要凝聚全社会的共识。当代医学的重要特征是大数据、大健康、精准医疗,大数据的应用为医学提供了循证证据,但筛查等具体策略的应用可能存在瓶颈,这些瓶颈仍然需要通过大数据的循证医学研究加以证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证据的积累,这些问题的疑团将有望解开。《病患悖论》一书的作者具有勇气、反思精神和批判精神,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进一步引起社会各界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和争鸣。

  安友仲认为本书的内容切中时弊,作者提出的问题有助于医疗从业者和公众思考整个医学系统的困境。“治疗”只是医学的一小部分,“帮助”和“安慰”也是医疗的重要内容,但医学逐步滑离了原有的方向。从临床医生的角度看,本书第二部分运作方式揭示了医学“偏航”的具体机制。一个缺憾是作者并未在书中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虽意犹未尽,却也留给读者更多的讨论与反思空间。

  魏长宝指出,医学是科学的、技术的,也是社会的、人文的。建设新时代科技强国,不仅要发展“国之重器”,还要着力提升全民科学精神,营造科学文化氛围。医学科普要做出温度,就要寻找科学、历史、文化的结合点,从而启发社会对科学精神、医学观念及其蕴含的人文价值的深入思考。本次《病患悖论》一书的出版,既是对“人文科普”出版理念的践行,也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北京大学科技医史系合作的良好开端。今后,期待双方整合优质资源,不断深化合作,推出优秀成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创系主任韩启德总结发言

  最后,韩启德院士作总结发言。韩启德认为,从防止过度诊疗的立场出发,《病患悖论》一书话题性鲜明、内容尖锐。尽管作者在相关问题的讨论中没有深入触及生命价值的根本视角,也没有形成充分的解决方案,但她基于细致的观察和严谨的分析敏锐地提出了重要的问题,抒发了自己的观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讨论,意义十分重大。过度医疗是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但是对于医疗来说,过度与适度的界限很难区分,而这一问题恰恰是医学进步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医生与患者掌握的知识永远不对等,当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患者越来越多介入医学决策的情况下,这些问题就往往越是难以厘清。《病患悖论》的另一个重要价值,是启发中国医生同行的思考与讨论。韩启德表示,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把握医学技术发展方向,需要由医者、患者、公众、政府等各方面形成健康共同体,来协调各方诉求,把正确的健康卫生方针融入各项政策。而这里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需要有一个把握正确方向的、坚强的医务工作者共同体。这个共同体要开放、深入地研究和讨论医学的本质、医疗的界限、医疗系统如何在推进全民健康中发挥更大作用等重要议题。我们中国医生在繁忙的医疗工作之外,也要深入思考上面这些重大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写出像《病患悖论》这样的好书。医生、学术界、文化出版界、媒体界都能为医学的良性发展贡献力量,我们期待多方的合作能够产生更加优秀的成果。

(责任编辑:张雪)

Let's block ads! (Why?)




September 07, 2020 at 10:42AM
https://ift.tt/3i5MM1J

“医与患的迷思——《病患悖论》新书发布暨座谈会” - 中国经济网

https://ift.tt/2UQ9JMH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医与患的迷思——《病患悖论》新书发布暨座谈会” - 中国经济网"

Post a Comment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