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扭曲的「中國式神童」?科展競賽造假歪風下的天才教育熱 - udn 轉角國際

scienceunblogue.blogspot.com

2020/07/25 轉角說

中國30年歷史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近期因為小學生作品造假事件而引發中國...
中國30年歷史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近期因為小學生作品造假事件而引發中國輿論爭議。但後續引發關注的是,這個大賽裡的許多研究,各個中小學生有如天生神力,提出的研究內容都超乎想像的「優秀」,而引起外界廣泛質疑:到底還有多少是假造的神童?從參賽到評獎機制,牽扯出哪些社會結構問題?圖為北京天文館,非當事人。 圖/美聯社

主持人/編輯七號、糖蜜

「天才現世!是祖國的興盛,還是童年的消逝...?」中國30年歷史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近期因為小學生作品造假事件而引發中國輿論爭議。一名來自雲南昆明的小六學生陳靈石,以一份名爲《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研究題目,獲得創新大賽獎項,但遠超小學生能力範圍的實驗,從去年得獎後到今年才被人發現其中有詐——這份研究癌症基因的論文,被發現出自他的學者父母之手,事情曝光之後在7月中遭撤除獎項。但後續引發關注的是,這個大賽裡的許多研究,各個中小學生有如天生神力,提出的研究內容都超乎想像的「優秀」,而引起外界廣泛質疑:到底還有多少是假造的神童?從參賽到評獎機制,牽扯出哪些社會結構問題?

▌請點閱下方收聽

這個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導的科技創新大賽,在中國誕生的脈絡可以追溯到70年代末期改革開放後,中國極力追求「立竿見影」的科學教育、拔擢優異學童的國家政策和社會氛圍有關。創新大賽的前身是1979年的首屆全國青少年科展,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之下,也出現了專門培育天才神童的「少年班」——儘管少年班至今仍在招生,也出過若干知名人士,但天才少年們的人生旅途,卻未必盡如社會期待,有的回歸普通生活、拒絕神童名號,也有的人選擇出家佛門。

當初標榜菁英教育的少年班出了什麼問題?延續到現今的「人造神童」和競賽造假事件,人們對於神童的想像與憧憬依然沒有消退,之中有些為了追求升學的利益、也有些是為了攫取名利、更甚者成為父母家長的競爭工具與成就象徵。

雲南昆明的小六學生陳靈石,以一份名爲《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
雲南昆明的小六學生陳靈石,以一份名爲《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研究題目,獲得創新大賽獎項,但遠超小學生能力範圍的實驗,從去年得獎後到今年才被人發現其中有詐。 圖/中國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

中國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CASTIC)從1980年代展開,到今年2020已經舉辦到第35屆。比賽以中小學生為參賽對象,原先的立意在於激發和推廣科學教育,但今年因為一樁「陳靈石事件」而掀起輿論的極大爭議。今年7月時,CASTIC官方網站上被人發現2019年第34界的競賽獲獎名單中,有一份雲南昆明的小六學生陳靈石,以一份名爲《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研究報告獲獎;但無論是題目還是實際研究過程,相繼有人指出「遠遠超過小學生的專業」,就連相關科系的研究人員也得花費不少時間精力才有辦法做出。

「是天生神力的神童,還是事有蹊蹺?」中國網路社群的肉搜追蹤之下,發現陳靈石的父母——陳勇彬與楊翠萍——都是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任職的研究人員,而他們的研究領域,正是陳靈石研究題目的領域。換句話說,之所以出現神童般的研究,有非常大的可能是他的父母協助造假,爭議隨之而起、也吸引了許多中國媒體報導。7月中時競賽官方公開表示進行調查,而陳的父親陳勇彬,後來也向外界坦承「疏失」,這份競賽研究確實來自於雙親的介入支持;CASTIC也將陳的獲獎資格撤銷。

《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實驗記錄。 圖/中國全國...
《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實驗記錄。 圖/中國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
「2018.1.9老師們給了我一個基因,叫C10orf67。我上網搜了一下什麼叫...
「2018.1.9老師們給了我一個基因,叫C10orf67。我上網搜了一下什麼叫基因。」《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實驗記錄。 圖/中國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

但事件沒完的是,好幾屆的競賽資料哩,都發現不少類似的案例,都是中小學生做出驚人的天才研究,其中也有發現重慶八中學生程丹,其獲獎作品《甲狀腺髓樣癌特異性敏感標誌物降鈣素的ECL比率檢測研究》,就被發現與他的指導老師所撰寫的論文幾乎雷同。另外又有武漢市市的李姓小學生,發表《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而同樣遭到質疑挪用造假。

相關新聞討論中,不少意見認為特意造假的神童案例裡,多半來自中產階級以上的家庭,特別是「學二代」,有些為了追求升學的幫助、有些為了同儕競爭,也有的出自於教養迷思,執意於資優天才的養成路線。

四川偏鄉小學的化學實驗課。 圖/路透社
四川偏鄉小學的化學實驗課。 圖/路透社

▌少年班與神童寧鉑

在中國文化大革命結束、「四人幫」下台之後,鄧小平面對經歷十年學術與文化打擊的國家,喊出了「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口號,於1970年代末期,集結各方學界人士參與首屆全國科學大會,並恢復全國高考制度,藉此重新建立國家重視知識份子與科學發展的方向;同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也在此風潮下,開始籌辦並招收首屆「少年班」的學生。

當時,14歲的寧鉑因天賦異稟的表現——據稱2歲多會背30多首毛澤東詩詞,3歲會數到100,4歲會400多個漢字......8歲會翻閱中醫書籍開處方、與大人圍棋對弈等等——受到其父親好友、江西冶金學院的老師倪霖,書寫推薦信給時任中共科學院副院長方毅,並獲得了中科大的錄取,這位「天才少年」於是展開了飽受媒體輿論追逐的求學之路。

1978年少年班。1970年代末期,集結各方學界人士參與首屆全國科學大會,並恢復...
1978年少年班。1970年代末期,集結各方學界人士參與首屆全國科學大會,並恢復全國高考制度,藉此重新建立國家重視知識份子與科學發展的方向;同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也在此風潮下,開始籌辦並招收首屆「少年班」的學生。 圖/新華社

在入學過後,寧鉑也在媒體的渲染,因為於圍棋對弈中打敗方毅,以及種種課業社團突出表現中,獲得了「第一神童」的封號。但在隔年選擇科系時,對天文學有興趣的寧鉑希望能轉學到南京大學,卻受到學校的阻擋與說服,在當時中國因李政道、楊振寧兩位諾貝爾得主而興起「物理熱」的影響,選擇理論物理。

然而,對理論物理不那麼具熱忱的寧鉑,即便在19歲開始在學校任教,卻同時投入鑽研星象與宗教,並在2003年出家,離開了被追捧的神童光環。

出家前,寧鉑曾在1998年參與央視製作的《實話實說》節目錄製,在節目中激動地批評反駁「神童教育」、不應拿這些孩子做實驗,並強調自己並非神童,否定了過去媒體在報導中關於他的描述。類似的「神童殞落」的狀況,也陸續發生在寧鉑同期甚至後輩身上。

圖為就學時期的寧鉑。出家前,寧鉑曾在1998年參與央視製作的《實話實說》節目錄製...
圖為就學時期的寧鉑。出家前,寧鉑曾在1998年參與央視製作的《實話實說》節目錄製,在節目中激動地批評反駁「神童教育」。 圖/聯合報系圖庫

即便經過近幾年中國輿論對於神童教育的爭議,許多曾開設少年班的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陸續中止招收「早慧」的孩童,但首創少年班的中國科大,直到2020年仍持續下去。

雖然根據《人民日報》報導,少年班畢業校友中,許多人在中國內外學校、科學研究單位,有突出的表現並成為科學家,或是部分在科技、金融等行業取得成就,像是與寧鉑同期的知名校友、前微軟資深全球副總裁張亞勤,又或是1996年出生、已取得麻省理工大學博士學位的曹原等,都是中科大少年班時常提及的「成功案例」。但少年班的「神童教育」是否適用在每個孩童身上?是否真是一條高成就的捷徑?對於多數展現天賦的孩子來說,有沒有可能侷限了其他發展的可能性?在寧鉑與其他前例的經歷下,關於「神童教育」的爭辯仍未休止。

少年班的「神童教育」是否適用在每個孩童身上?是否真是一條高成就的捷徑?對於多數展...
少年班的「神童教育」是否適用在每個孩童身上?是否真是一條高成就的捷徑?對於多數展現天賦的孩子來說,有沒有可能侷限了其他發展的可能性?在寧鉑與其他前例的經歷下,關於「神童教育」的爭辯仍未休止。圖為參觀北京科學博物館的兩名孩童。 圖/美聯社

▌轉角編輯台每周的深度國際閒聊

• 用 Spotify 收聽:https://goo.gl/48CruJ

• 用 iTunes 收聽: https://goo.gl/o06EBG

• 用SoundCloud收聽:https://goo.gl/WSho3A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轉角說

轉角國際編輯台:「在國際新聞之後,讀懂新聞;世界趨勢之前,掌握趨勢。」

Let's block ads! (Why?)




July 25, 2020 at 10:41AM
https://ift.tt/3jNQtdE

扭曲的「中國式神童」?科展競賽造假歪風下的天才教育熱 - udn 轉角國際

https://ift.tt/2UQ9JMH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扭曲的「中國式神童」?科展競賽造假歪風下的天才教育熱 - udn 轉角國際"

Post a Comment

Powered by Blogger.